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自潛 fun dive 怎麼玩最安全?

(Photo by:姜俊吉)

聽聞前幾天的意外,心情特別沉重,一條那麼年輕的生命... 這些年來一次次的,大海真的帶走太多人了... 

我想,用這一篇來很快地談談fun dive時的安全。這邊說的fun dive,是泛指所有不使用導引繩與安全繩(lanyard)的下潛,包括一般下潛玩樂、漁獵或水中攝影都算。希望大家都能花個幾分鐘看完,也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

首先,不論海況多好,能力多強,都不應該進行超過30米的fun dive!這數字哪來的?

  • 就算是AIDA教練,也只能保證有約25米救援的能力。
  • 即使是能力非常強的競賽等級的安全戒護員,也頂多徒手下30~35米救援,再深就會配備水下推進器

而且這都還沒算上fun dive與訓練、比賽時的巨大差異喔!
與直上直下的訓練相比,fun dive多變複雜的環境與狀況,無疑使潛伴制度實施與救援難上許多。

簡單來說,在沒有安全繩的情況下進行超過30米的下潛,如果在深處BO了、被魚網纏住了或任何意外狀況,即便潛伴是世界級選手也不一定救得了你

上面說的還都只是理想的狀況下,在碰到能見度差、海流明顯或浪大等較差的海況,一定會使得fun dive的水下救援難度再大大增加。

舉例來說,在北部潛水過的人都知道,水中能見度平均可能連10米都不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要潛伴與你的距離超過10米,又沒有導引繩及安全繩,就會完全失去對潛伴的追蹤掌握。

若是這時候潛水員在深度超過2、30米處發生意外,後果真的是不敢想像... 因此在碰到海況不好時,深度一定要抓得更保守,在潛伴制度上更謹慎才行。


不使用安全繩的Fun dive,深度與潛伴制度一定要更謹慎。

上面提到,對潛伴保持追蹤非常重要。
在訓練時我們可以透過安全繩(lanyard)在導引繩上移動時產生的振動感覺出潛伴大概在做什麼。

但在沒有安全繩的fun dive中,只剩下保持視覺接觸這個方法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能見度不好的海況下fun dive,需要大幅減少深度(海底深度及下潛深度),使視線得以持續追蹤。

如果潛伴失去對潛水員的追蹤,潛水員在底下發生了意外,幾分鐘後潛伴才察覺到下去救援,即便救上來也必定延遲很久,可能造成極大傷害了。

北部海域能見度通常不好,很容易跟丟下潛中的潛伴。

另外浮球的使用也很重要,很多朋友都覺得帶著浮球跑來跑去麻煩又佔空間,索性就懶得帶浮球下水了。

但浮球除了可以架設導引繩訓練外,更重要的是能作水面警示與定位。
由於自由潛水員大部分時間都在海面上,水面來往的船隻對我們的威脅更大,如果沒有顏色鮮明的浮球做警示,很有可能發生船隻碰撞意外。

所以請大家不要偷懶,該帶浮球就帶浮球下水吧!
(關於浮球,這裡有詳細介紹)

接下來,潛伴制度相信大家上課時都學過了,但是我在這邊再幫大家整理一遍,複習一下:

1. 不獨潛
永遠要有合格的潛伴一起潛水。合格的潛伴指得是有救援能力、有相關知識的潛伴。

2. 不同時下潛
潛伴間不論是兩人還是三人,永遠只有一人做主要的下潛,其他人就是負責安全的戒護。
安全戒護會視情況需要做一定深度的下潛,但絕對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

3. 保持追蹤
最簡單也最安全的就是保持視線的持續接觸,確保潛水員的狀況。
若碰到深度較大或能見度差等環境,一定要使用導引繩與安全繩(lanyard),受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透過導引繩上的震動,感覺出潛水員大致的狀況。

4. 多溝通
多與潛伴溝通,瞭解彼此間的能力在哪邊,聊聊潛水的計畫。
合理拒絕自己(救援)能力以外的下潛計畫與不安全的潛伴

以上四點是最基本的原則,不論是在泳池還是海中,fun dive還是訓練都一樣。不要覺得fun dive就不會發生意外。
這些年不論國內外其實fun dive出事的比例遠遠高出訓練時的意外。
原因就像上頭說的,fun dive複雜的環境與狀況常讓潛伴制度與救援難度高出很多。

下水前、下潛前花一點時間了解彼此的能力,討論一下潛水計畫很重要。

最後我想說,自由潛水與所有水中運動一樣,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但只要遵守潛伴制度與相關的安全規範,可以將風險減至最低,一樣能玩得很安全、很盡興!

東北角潛水進入旺季了,希望大家潛水多注意安全,歡樂下水,開心回家!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