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新手選購指南 ─ 自潛浮球(下) – 怎麼挑?如何選?


  接續上集(還沒看過的可以點這兒:新手選購指南 ─ 自潛浮球(上) – 功能與種類),在了解了自潛浮球有哪些功能與種類後,準備好買一顆屬於自己的浮球了嗎?在上網到處滑、四處找心儀的浮球的同時,要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自己買這顆浮球的用途是什麼?將在哪裡使用?會常需要帶出去旅行嗎?夠耐用嗎?以下我就以這些面向來分析給大家看看...


1. 用途
  如果買這顆浮球是為了訓練,要設置導引繩與底鉛,那不用想了,只有訓練浮球可以選,尤其內膽為內胎的傳統浮球或幾款特殊設計的款式,浮力較大,最適合自潛訓練。然而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不懂、也不太可能認真地架設導引繩、帶著底鉛跑來跑去,使用浮球的目的是為了水面警示、定位與休息,放瓶水與Gopro輕鬆地自潛,那訓練用浮球可能就沒有太多優勢了,又大又重還充氣不便的浮球,在攜帶、旅行上反而常會造成許多不便與阻礙。也許平板式浮球或者特別輕量化、易嘴吹的浮球會更加符合你的需求。


直徑70公分起跳的訓練浮球,即使放在機車前踏板上也顯得擁擠不便。


是否會架設導引繩和底鉛嗎?這是選浮球時要好好想想的問題。


2. 顏色
  顏色很重要!顏色很重要!顏色很重要!什麼顏色的浮球直接關係到了你在自潛時的安全!傳統上浮球只有三種顏色選擇:亮橘色、亮黃色與鮮紅色。就如前篇所述,這三種顏色在海上最顯眼也最安全。近年來亞洲市場崛起,各種顏色的浮球繽紛而至,但從安全性來看,除非你的浮球只要下泳池,否則我還是建議優先選擇亮橘色或亮黃色的浮球,即便真的真的很喜歡其他顏色,也千萬不要選擇藍色、黑色或甚至迷彩的浮球,以確保安全。


浮球應該要選在海面上顯眼的顏色。

  有同學發問:那白色呢?白色的浮球安全嗎?的確,白色看似亮眼,但是為什麼從古至今鮮少人使用白色的浮球呢?其實白色在海面上並不是很顯眼,而且容易被船隻忽略,其原因有三:第一,陽光灑在海面上的反光以及陰天時海面倒映出的白雲都是白色的,而且是一整片白色,所以白色的浮球會很好地與海面融為一體。第二,浪花也是白色的,只要海面上起風出現了白浪,白色的浮球就可能會隱身於浪花之中。第三,綜合以上兩點,加上台灣周圍的漁船都非常喜歡使用保麗龍,海面上不時就會有廢棄的保麗龍漂浮,所以對船隻或漁民來說,並不會特別注意海面上白色的物體(或根本看不清楚)。綜合以上所述,白色浮球也不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海面一片白色反光中藏了一顆白色浮球,你看得到嗎?


3. 攜帶便利性
  這方面的考量我認為對大部分潛友們來說都相當重要,畢竟誰不想上完課後到處玩、四處潛呢? 我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攜帶的方便性,也是我在挑選浮球時的一大考量因素。談到攜帶時的便利,不外乎兩個因素:體積與重量,從這兩個面向來看,傳統使用內胎的訓練浮球便不具優勢,即使在沒有充氣的狀態下,橡膠製的內胎與外皮仍有不輕的重量與體積,充飽氣後約70公分以上的直徑更常造成攜帶時的不便。同理,小艇式浮球也有相同的缺點。


訓練浮球即使放在機車踏墊上都顯擁擠。


體積龐大的小艇式浮球,常需要背在背上才方便攜帶移動


  如果各位常需要帶著浮球四處旅行,我建議可以考慮體積、重量都偏小的平板式浮球(但就不適合架設導引繩),或是一些使用特製內膽的中小型浮球,許多塑膠內膽的浮球,重量與收納時體積都比傳統橡膠內胎輕、小許多。


平板式浮球洩氣後體積小,能輕易放進一般裝備袋中。


這類使用防水塑膠(PVC)帆布的浮球,堅固耐磨,但相對的較厚重,攜帶不便。


透水的尼龍布製的浮球外皮耐用度稍差,但重量較輕,攜帶方便。


4. 充排氣是否容易
  這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地方也是我會考量的重點之一,原因很簡單:打氣機或機車行不是隨處都有啊!尤其若是身處異國小島,更不一定能找到打氣的地方。所以如果你的浮球需要時常充、洩氣收納或帶出去旅行,一顆可以輕易地用嘴吹起充氣、洩氣也容易的設計,可能就會比較適合你。


傳統內胎一定要使用打氣機或特殊接頭充氣。


兩種常見可以用嘴吹的吹嘴。


這種排氣閥在洩氣時非常方便,輕輕一拉就可以將浮球洩氣。


5. 置物空間
  接下來我要提的就是置物空間了,不得不說雖然置物這個功能被我列在倒數第二項,但對不管是訓練還是fun dive來說,都是很實用的功能。一般訓練浮球的置物空間很大,但也因為空間太大,每次要拿小東西時反而要東翻西找一番才能找到,這時候有額外夾層/口袋的設計就很加分。


訓練浮球如果有額外的置物空間,對我來說很加分


  從這個面向來看,我就比較不推薦大家使用魚雷式浮球與信號浮球作為fun dive或漁獵時的主浮球,因為這兩種浮球基本上沒有置物空間,連放瓶水都沒辦法。若真要帶些東西下水,就必須自己加裝扣環懸掛在外頭,如此一來不但容易碰撞損傷、更形成額外的水阻並且增加被纏繞的可能。


整體光滑,無置物空間的魚雷式浮球


6. 耐用性
  相信大家應該都不希望自己的浮球用沒多久就掛了吧?或是更慘的在海上就開始漏氣... 在耐用這個議題上,雖然很大一部分需要靠經驗的累積,實際使用一兩年,才知道品質如何,但其實還是有些一看就知道較不耐用的設計可以先避免的。舉例來說,我會避免使用單層的浮球,也就是沒有內膽與外層之分,充氣層直接裸露在外。這樣的浮球因為少了外層的保護,礁岩碰撞時比較脆弱。直射的陽光更會讓材質快速老化,進而產生破洞而漏氣。


這類沒有內外層之分的浮球,老化、破損速度比有外層保護的浮球快很多。


少數中央鏤空的訓練浮球,很容易讓陽光直射裏頭的內胎,造成內胎快速老化龜裂,放在裏頭的裝備也很容易被浪洗出來而遺失。


  看完這兩篇,有沒有對浮球的選擇比較有概念了呢?總結來說,還是那句老話:裝備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的浮球,只有適合你的浮球。近年來因為上課時教練的使用的關係或網紅網美的推波助瀾,許多初學者第一個認識到的就是訓練浮球,之後沒有太多考慮就買了一顆大大的訓練浮球。然而他們也許根本沒有要架設導引繩與底鉛,大而重且還充氣不便的訓練浮球反而可能造成許多麻煩。因此希望透過這兩篇的介紹,可以讓大家認識與了解不同的浮球種類與功能上的差異,期待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浮球~!最後最後,希望大家在選擇美美的浮球的同時,還是不要忘了注意它的安全性了喔!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新手選購指南 ─ 自潛浮球(上) – 功能與種類


  這次我們來聊聊自由潛水的浮球 ─ 這個非常重要卻常被忽略的裝備,在購買上有哪些選擇,又有哪些要注意的事呢?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給正考慮買一顆浮球的初學者們一些選購的方向喔!由於篇幅實在有點龐大,所以我們就分成上下兩篇來聊囉~

  首先,在開始談怎麼買之前,我們一定要先瞭解,一顆自由潛水浮球主要具有哪些功能呢?

1. 水面警示
  浮球第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作為水面警示的用途,讓來往的船隻看到此處有潛水員活動,避免接近發生碰撞意外。因此我們最常見到亮橘色、亮黃色這兩個顏色的浮球,這兩個顏色在海面上最顯眼、最安全,其次則是紅色或粉紅色等顏色。

浮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水面警示,防止船隻碰撞意外。

2. 定位、休息
  這個功能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浮球就很難真正放鬆的自潛。除了封閉的內灣、港內等環境外,沒有海域完全沒有海流,如果少了可以固定位置的浮球,就很難放鬆地漂在水面做下潛前的準備,常要為了不被海流帶走而不斷踢動蛙鞋。

一端固定在海底的浮球,可以讓自由潛水員在流中得以有個休息的地方。

3. 設置導引繩
  相信上過課的同學們一定對這個功能一定不陌生,一顆標準訓練用浮球可以在球底連接底鉛與導引繩,提供我們下潛與上浮。

浮球與導引繩的設置,可以讓自由潛水員輕易地跟隨著導引繩垂直上下。

4. 放置物品
  浮球通常或說最好有空間能夠放置一些下水時常用的東西,小至鼻夾,大至底鉛、繩組...等等,可以減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水、Gopro、導引繩與底鉛等是浮球裡的常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幾種常見的浮球種類:

1. 訓練用浮球
  相信這種浮球大家一定最不陌生,只要有上過課的同學們一定用過。這種浮球呈圓餅狀且體積大、重量稍重,傳統上以貨車內胎為內膽,浮力非常大,下方有D環供架設導引繩使用。雖然球內有很大的置物空間,但他的體積和重量往往讓攜帶時不太方便。內膽使用內胎這點,也讓充氣、放氣時比較麻煩。

大家最熟悉的訓練浮球

訓練浮球底部中央一定有D環,用以設置導引繩。

優點:浮力大、適合訓練、把手多
缺點:體積大、重量重、攜帶不便

2. 魚雷式浮球
  外觀通常呈光滑長橢圓形,國內較少見,主要用途是魚獵時給中鏢的大型魚拖帶、消耗其體力用的。通常使用專用內膽,傳統上充氣嘴和一般內胎相同,需要用打氣機充氣。

國內打魚人常愛用的魚雷式浮球

優點: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
缺點:無握把、無置物空間、較不顯眼、充氣不便

3. 平板式浮球
  外觀呈長板狀,國內也比較少人使用,但國外的魚獵者、fun dive的自由潛水員之間則很常見。體積小、重量輕,使用專用的內膽,通常可以用嘴輕易地吹起,在攜帶與使用上非常方便。因為浮力較小,所以不適合加掛導引繩與底鉛。

平板式浮球,體積小又輕便,攜帶較方便。

優點: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可嘴吹
缺點:浮力小、握把少

4. 小艇式浮球
  外觀好像一艘小橡皮艇一般,體積大、重量也重,可以承載很多大大小小的裝備。國外有些魚獵者喜歡用這種浮球做長距離的巡弋。

國內較少見的小艇式浮球,體積相當龐大。

優點:浮力大、空間大
缺點:體積大、重量重、攜帶不便

5. 信號浮球
  顧名思義,這種浮球主要的功能就是作為一個信號浮標,讓遠方的船隻、潛水員等能看到。外觀通常接近球狀,並附有一根旗桿與旗子。

信號浮球一定有一根長長的旗子。

優點:輕便、顯眼
缺點:無置物空間、無握把、不適合單獨使用

  好了!看到這裡,我們對浮球的功能與種類有了基本的認識,可以開始準備買一顆適合自己的浮球啦!下回我就來分享在挑選浮球時要注意哪些地方,敬請期待囉!

下集:新手選購指南 ─ 自潛浮球(下) – 怎麼挑?如何選?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壓力相關傷害 ─ 我咳血了!怎麼辦?


  近來隨著自潛人數大量增長,陸陸續續看到許多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朋友,在訓練中、玩樂中發生了擠壓傷害。但令人憂心的是,許多人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受傷、受傷後如何處理或甚至連受傷部位都道聽塗說,後續處理方式更令人搖頭。因此雖然去年已經按照擠壓傷種類分享過一系列文章,但這次想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更實際的討論當我們發生擠壓傷後,該如何正確地因應與處理(本篇著重於氣管擠壓傷與肺擠壓傷)。

  首先我要說,擠壓傷是很常見的自潛傷害,尤其是追求深度的潛水員,大部分都曾多少受過這類傷害,所以受到擠壓傷別害怕,只要處理得當,大多數情況並不會對生命或往後的自潛人生造成影響。

所以,我咳血了!怎麼辦?

  當你結束一次或多次潛水後,如果感到喉嚨至胸腔怪怪癢癢的或者有想咳嗽的感覺,首先要記得避免大聲說話或吼叫,清喉嚨的動作與咳嗽也應盡量放輕,以避免擴大可能已經產生的傷口。接下來清喉嚨或咳嗽後,將痰吐在手心或任何方便觀察的地方,查看痰中是否夾帶著鮮血。確認受傷的話,最重要的就是休息!不要再下潛了!至於要休息多久取決於你受傷的程度而定,我在這邊分成四種情況:

1. 喉嚨至胸腔沒有特殊感覺,但發現吐出的痰中帶有細微的血絲。

2. 喉嚨到胸腔間有點癢癢怪怪的,會有想咳嗽的感覺,咳出的痰中有明顯血跡,血量大約跟清出的痰量差不多或較少。

3. 喉嚨到胸腔間有不適感想咳嗽,咳出的血量明顯多於痰的量,或甚至吐出一手掌的血。

4. 大量咳血,血量明顯多於手掌能承裝得量,並可能伴隨其他不適,比如呼吸不順、喘氣、呼吸急促、呼吸有異音、極度暈眩、意識不清...等。

  對於上述的第1種情況而言,這是介於擠壓傷邊緣的狀況,氣管表皮微血管稍微出血,問題不大。建議至少休息3~5天,並觀察再次下水後痰中是否還帶有血絲,血量有無增多?若再次下水後仍有血絲或甚者血量還增多了,就建議至少休息一至兩星期後再觀察。

  第2種狀況的話就是輕微至中度擠壓傷了,建議最少休息兩個星期以上,再次下潛的第一天最大深度建議不超過發生擠壓傷那次的二分之一。

  發生第3種情況的話已經是頗為嚴重的擠壓傷,需要盡快上岸,有指尖式血氧機的話可以用為初步判斷,若半小時後血氧仍低於95%,最好提供純氧並就醫。即使血氧正常也建議短期內找尋胸腔外科或潛水醫科等相關醫師檢查,可以的話照個CT電腦斷層。至少休息一至兩個月以上才能再次下水。

  第4種的話... 非常極端少見的狀況... 不要猶豫了,提供純氧,立刻送醫!讓專業的來!這些症狀已經是嚴重肺部受傷的症狀,拖延下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如果對擠壓傷不是很了解,第一時間如果情況允許,建議拿起手邊的相機、gopro等拍下咳出的痰中帶血的照片,上岸後比較好拿著照片詢問對相關傷害比較瞭解的朋友,或甚至就醫時也是很好的症狀參考依據。

我哪裡受傷了?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誰肺擠壓傷了,然而我們要知道,肺是非常柔軟有彈性的器官,除非情況極端,否則不易受傷,相較之下由軟骨構成的氣管,彈性遠遠不如肺,而且相較於胸腔,脖子更容易大幅度的伸展,因此我們常聽到的那些肺擠壓傷,其實是氣管擠壓傷居多。

  至於能不能從症狀精準判斷出是哪裡受傷了呢?坦白說:很難。除非已經出現很嚴重的肺受傷的症狀,比如說呼吸困難、 血氧明顯降低、呼吸急促等,不然很難只從少量咳血的症狀準確判斷是氣管還是肺受傷了,還是兩邊都傷了,但就如上述,肺受傷的機率是較低的。這點即便就醫也是一樣,輕微的氣管或肺泡受傷,都很難從X光或CT上檢查出來。

我休息了,然後呢?

  做了該做的緊急處理以後,我們該開始檢討自己為什麼會發生擠壓傷了,是自己轉身動作的問題嗎?是在底下偷看海面/海底嗎?還是太急著推深度了?

  的確以實際經驗來說,有時候惱人的是很難確定自己為什麼受擠壓傷,尤其是在大深度訓練時更是如此,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多回想自己的動作,試圖找出問題發生的地方,如果潛伴能夠拍下來下潛的動作最好,更有利於檢討。唯有好好檢討、改進自己不佳的動作,才能夠讓風險越來越小,潛得更安全。詳細的發生原因與避免方法,可以參考下面兩篇我先前分享過的文章:

延伸閱讀:

  如果你受了擠壓傷,沒有嚴肅正視這個問題並確實休息,仍然無所謂的繼續潛水,使得傷口於同樣的位置反覆受傷,就容易在傷口處產生纖維化疤痕組織,強度與彈性遠低於原本的組織。之後不論再小心,這些陳舊傷口處受壓後都很容易再次受傷流血,甚至越擴越大。久而久之,這樣的累積性傷害有可能讓你再也無法自由潛水。甚至在自由潛水的歷史上,也曾有選手因為嚴重的肺擠壓傷而付出生命,因此絕對不可以不謹慎面對!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知道這篇的語氣稍微嚴肅了點,但希望透過這次的內容,大家可以瞭解當你不幸發生下呼吸道擠壓傷(咳血)時,該有怎麼樣觀念與緊急措施,才能潛得長長久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