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耳與耳膜的傷害產生原因一樣,發生的部位也處於同一空腔,所以就合在一起介紹了。相信這類傷害對於水肺潛水員來說也不陌生,因為不論是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耳壓平衡都是必備的,只是平壓在自潛上更具難度與技巧。
成因
中耳與耳膜的擠壓傷,造成的原因很簡單的就是耳壓平衡沒有確實平衡或太晚平衡。在我們下潛的過程中,空氣體積減少讓中耳和耳膜往內收縮,如果這時沒有確實平壓,就有可能造成中耳及耳咽管腫脹、積水與耳膜破裂等傷害。由於每個人的耳膜彈性與組織承受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難說哪種傷害會先產生,哪種會後產生喔!
中耳與耳膜的擠壓傷,造成的原因很簡單的就是耳壓平衡沒有確實平衡或太晚平衡。在我們下潛的過程中,空氣體積減少讓中耳和耳膜往內收縮,如果這時沒有確實平壓,就有可能造成中耳及耳咽管腫脹、積水與耳膜破裂等傷害。由於每個人的耳膜彈性與組織承受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難說哪種傷害會先產生,哪種會後產生喔!
雖然如上文所言,不論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耳壓平衡的操作都是跑不掉的,但是因為自由潛水會以更快的速度下潛,而且通常會反覆的上下,因此在同樣的潛水時間裡,自潛要以更快的速度平壓,平壓次數也數十倍於水肺,平壓的難度與失敗機會當然就比較高了。在頻繁的壓縮又平衡的反覆刺激下,更往往容易讓中耳或耳咽管腫脹。
症狀
這類傷害可輕可重,輕者可能睡一個晚上即可大致恢復,重者可能需要手術修復。如果在下潛時或下潛結束後感到耳內脹痛、或甚至有水在裡面的感覺(不是在外耳道喔!),就很有可能受到中耳擠壓傷了。另外,腫脹的耳咽管,會直接影響到平壓,如果你/妳經過一連串的下潛,開始覺得一樣的下潛、一樣的深度,越來越難平壓(比如說平壓要更用力、花更久時間或平壓時耳內發出唧唧聲等),那十之八九就是耳咽管開始腫脹了。有時候因為耳咽管的腫脹,平壓時推進去的空氣回到水面沒辦法完全回到鼻腔,這時候除了脹痛感外,也很有可能因為兩邊中耳壓力不同而感到頭暈目眩(註)。
這類傷害可輕可重,輕者可能睡一個晚上即可大致恢復,重者可能需要手術修復。如果在下潛時或下潛結束後感到耳內脹痛、或甚至有水在裡面的感覺(不是在外耳道喔!),就很有可能受到中耳擠壓傷了。另外,腫脹的耳咽管,會直接影響到平壓,如果你/妳經過一連串的下潛,開始覺得一樣的下潛、一樣的深度,越來越難平壓(比如說平壓要更用力、花更久時間或平壓時耳內發出唧唧聲等),那十之八九就是耳咽管開始腫脹了。有時候因為耳咽管的腫脹,平壓時推進去的空氣回到水面沒辦法完全回到鼻腔,這時候除了脹痛感外,也很有可能因為兩邊中耳壓力不同而感到頭暈目眩(註)。
在耳膜方面,耳膜破裂會導致立即的刺痛,我想這樣的痛楚是任何潛水員都無法忽視的吧!伴隨著刺痛感,常會有耳鳴、聽力異常等症狀發生。也可能因為破裂後海水進入中耳,上岸後伴隨著組織液與血水一起流出。
耳膜破裂或穿孔是最常見的壓力傷害之一。
治療
輕微的中耳擠壓傷,通常休息一至數天就會恢復了,若是嚴重(耳內有明顯的腫脹與水感)的擠壓傷,建議盡快找有潛水經驗的耳鼻喉科就診,可能需要服用消炎藥等藥物。
輕微的中耳擠壓傷,通常休息一至數天就會恢復了,若是嚴重(耳內有明顯的腫脹與水感)的擠壓傷,建議盡快找有潛水經驗的耳鼻喉科就診,可能需要服用消炎藥等藥物。
若懷疑自己耳膜受傷,不要猶豫立刻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輕微的耳膜裂傷,吃點消炎藥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癒合。如果是較大的穿孔,恐怕就需要動手術修補了。
不論是中耳擠壓傷還是耳膜受傷,在痊癒前都不可以再次下水,甚至連陸上的平壓練習都應避免喔!
如何避免
每次平壓都要確實將空氣推進中耳,不要在沒有平好耳壓的情況下繼續下潛,就是最簡單能夠避免中耳與耳膜擠壓傷的方法了。
如果在某個深度下沒辦法平壓,並且感到耳膜相當緊,甚至有刺痛感,請立刻上升回水面,因為在中耳與耳膜緊繃的情況下多待,很有可能會引起中耳與耳咽管的腫脹,使得之後的平壓越來越困難。最後,不要挑戰自己平壓的深度極限!當耳膜有內凹感時就該平壓了,如果撐到痛感出現才平壓,也很有可能引起耳咽管與中耳的腫脹。
每次平壓都要確實將空氣推進中耳,不要在沒有平好耳壓的情況下繼續下潛,就是最簡單能夠避免中耳與耳膜擠壓傷的方法了。
如果在某個深度下沒辦法平壓,並且感到耳膜相當緊,甚至有刺痛感,請立刻上升回水面,因為在中耳與耳膜緊繃的情況下多待,很有可能會引起中耳與耳咽管的腫脹,使得之後的平壓越來越困難。最後,不要挑戰自己平壓的深度極限!當耳膜有內凹感時就該平壓了,如果撐到痛感出現才平壓,也很有可能引起耳咽管與中耳的腫脹。
確實且即時平壓是避免中耳與耳膜擠壓傷最好的方法。
註:這種症狀稱為「氣壓變動性暈眩」(alternobaric vertigo),為「反阻塞」的症狀之一,關於「反阻塞」請看下面連結喔!
自潛的風險之壓力相關傷害系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