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壓力相關傷害 ─ 中耳與耳膜擠壓傷


  由於中耳與耳膜的傷害產生原因一樣,發生的部位也處於同一空腔,所以就合在一起介紹了。相信這類傷害對於水肺潛水員來說也不陌生,因為不論是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耳壓平衡都是必備的,只是平壓在自潛上更具難度與技巧。

成因
  中耳與耳膜的擠壓傷,造成的原因很簡單的就是耳壓平衡沒有確實平衡或太晚平衡。在我們下潛的過程中,空氣體積減少讓中耳和耳膜往內收縮,如果這時沒有確實平壓,就有可能造成中耳及耳咽管腫脹、積水與耳膜破裂等傷害。由於每個人的耳膜彈性與組織承受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很難說哪種傷害會先產生,哪種會後產生喔!
   雖然如上文所言,不論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耳壓平衡的操作都是跑不掉的,但是因為自由潛水會以更快的速度下潛,而且通常會反覆的上下,因此在同樣的潛水時間裡,自潛要以更快的速度平壓,平壓次數也數十倍於水肺,平壓的難度與失敗機會當然就比較高了。在頻繁的壓縮又平衡的反覆刺激下,更往往容易讓中耳或耳咽管腫脹。

症狀
  這類傷害可輕可重,輕者可能睡一個晚上即可大致恢復,重者可能需要手術修復。如果在下潛時或下潛結束後感到耳內脹痛、或甚至有水在裡面的感覺(不是在外耳道喔!),就很有可能受到中耳擠壓傷了。另外,腫脹的耳咽管,會直接影響到平壓,如果你/妳經過一連串的下潛,開始覺得一樣的下潛、一樣的深度,越來越難平壓(比如說平壓要更用力、花更久時間或平壓時耳內發出唧唧聲等),那十之八九就是耳咽管開始腫脹了。有時候因為耳咽管的腫脹,平壓時推進去的空氣回到水面沒辦法完全回到鼻腔,這時候除了脹痛感外,也很有可能因為兩邊中耳壓力不同而感到頭暈目眩()
   在耳膜方面,耳膜破裂會導致立即的刺痛,我想這樣的痛楚是任何潛水員都無法忽視的吧!伴隨著刺痛感,常會有耳鳴、聽力異常等症狀發生。也可能因為破裂後海水進入中耳,上岸後伴隨著組織液與血水一起流出。

耳膜破裂或穿孔是最常見的壓力傷害之一。

治療
  輕微的中耳擠壓傷,通常休息一至數天就會恢復了,若是嚴重(耳內有明顯的腫脹與水感)的擠壓傷,建議盡快找有潛水經驗的耳鼻喉科就診,可能需要服用消炎藥等藥物。
   若懷疑自己耳膜受傷,不要猶豫立刻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輕微的耳膜裂傷,吃點消炎藥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癒合。如果是較大的穿孔,恐怕就需要動手術修補了。
   不論是中耳擠壓傷還是耳膜受傷,在痊癒前都不可以再次下水,甚至連陸上的平壓練習都應避免喔!

如何避免
  每次平壓都要確實將空氣推進中耳,不要在沒有平好耳壓的情況下繼續下潛,就是最簡單能夠避免中耳與耳膜擠壓傷的方法了。

  如果在某個深度下沒辦法平壓,並且感到耳膜相當緊,甚至有刺痛感,請立刻上升回水面,因為在中耳與耳膜緊繃的情況下多待,很有可能會引起中耳與耳咽管的腫脹,使得之後的平壓越來越困難。最後,不要挑戰自己平壓的深度極限!當耳膜有內凹感時就該平壓了,如果撐到痛感出現才平壓,也很有可能引起耳咽管與中耳的腫脹。

確實且即時平壓是避免中耳與耳膜擠壓傷最好的方法。


註:這種症狀稱為「氣壓變動性暈眩」(alternobaric vertigo),為「反阻塞」的症狀之一,關於「反阻塞」請看下面連結喔!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壓力相關傷害 ─ 氣管擠壓傷



  氣管擠壓傷可以算是自由潛水員最容易發生的傷害之一,尤其是受到深度吸引的挑戰者們,更是幾乎人人都多少受過這樣的傷害。

成因
  氣管擠壓傷通常發生在有點深度的地方。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越潛越深,肺與氣管這個氣體空腔中的空氣會越來越少,肺也就跟著越縮越小。可惜的是,大部分由軟骨構成的氣管,彈性沒有肺那麼好,可以如肺般大幅度的收放,因此如果氣管在處於瀕臨負壓或負壓(註)的狀態時,主動或被動的額外對氣管施壓,就很可能對氣管造成傷害。比如說在有深度的地方抬頭(所以姿勢很重要!)、在大深度的地方不正確的提氣或身體緊迫等等。

症狀
  氣管擠壓傷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痰中帶血。如果你/妳剛結束下潛回到水面,覺得喉嚨癢癢的,甚至辣辣的感覺,可以輕輕得清喉嚨,將痰與口水吐出來,觀察裡面是否參雜血絲? 較嚴重的氣管擠壓傷則會直接引起劇烈的咳嗽,咳出來的痰往往是一口紅色的痰或甚至一口鮮血。如果出現血絲也先別緊張,當然不是有一點血絲就一定是氣管擠壓傷,氣管感染、劇烈咳嗽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表皮微血管出血,所以必須綜合其他症狀、健康因素與潛水狀況等來判斷。

治療
  雖然氣管擠壓傷是相對常見,也不算太嚴重的傷害,但也絕不能輕忽。如果自潛的時候出現上述症狀,必須立即停止潛水。如果血量少於痰的量(痰中血絲不到一半),我建議至少休息一~兩星期;如果血量較多(痰中血絲超過一半),建議至少休息三~四星期再下水。

  當然最好可以找有潛水經驗的胸腔外科醫師檢查,但是以我的經驗來說,不是太嚴重的氣管擠壓傷,不論是X光還是CT電腦斷層,都是檢查不出來的,醫生也只能請你/妳回家休息。所以保險起見最好能看個醫生,但是不要抱著太大期待會有什麼樣厲害的治療。

  我曾聽過某位教練言之鑿鑿得跟受了氣管擠壓傷的學生說:「喝個溫水,一兩天就好了。」千萬別相信沒根據的說法!我們不是金鋼狼,就算只是表皮輕微受損,也不可能一兩天內完全復原。如果帶著未痊癒的傷口再下潛受到壓力擠壓,不但會延緩復原時間,反覆裂開的傷口更容易形成強度較弱的疤痕組織,以致於以後下潛更容易再受傷,因此不得不慎啊!

如何避免
  基本動作很重要!基本動作很重要!基本動作很重要!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教練有說同學有沒有聽?除了那些在過度激進與大深度的訓練中受傷的潛水員外,大部分受到氣管擠壓傷的潛水員,都是在潛水時,沒有良好的習慣,比如說一直抬頭看海底、看gopro、拍帥照...等等。因此養成良好潛水的習慣可以大幅減低受到氣管擠壓傷的風險,在也能讓你/妳在之後的大深度訓練中更安全!

不良的下潛姿勢,會增加受到氣管擠壓傷的風險。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有菸癮的自由潛水員,氣管擠壓傷的風險更大。菸中的焦油與其他化學物質容易使氣管慢性發炎或引起各種病變,讓氣管結構變得更脆弱。我曾認識一位菸癮很重的教練,每每下潛超過30米,上來幾乎都會咳出一口血。所以還是老話一句:戒了吧!

註:負壓指得是肺與氣管處於比平時吐光氣後所剩餘的容積還要小的狀況時。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壓力相關傷害 ─ 壓力與自潛



  在開始介紹一系列與壓力有關的自潛傷害前,我想我要簡單的複習複習自潛物理,這樣在之後的文章提到相關概念,才不會頭上一堆問號。那些上課認真、記憶力很好的同學們就當複習囉!


深度與壓力
  在開始認識各種討厭的物理定律以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深度與壓力的關係,不管我們從事哪一種潛水,都一定逃脫不了這個基本的概念。我們都知道,在海平面上,我們承受的大氣壓力約為1大氣壓,意思是每平方公分約有一公斤的重量。由於水的密度是空氣的數百倍,我們每下潛10公尺,就約會增加相當於一大氣壓的壓力,因此我們在10米深時,承受的壓力就是原本的1大氣壓+10米水給我們的壓力(1大氣壓)=2大氣壓,20米時就是3大氣壓,以此類推。

深度
海平面
10公尺深
20公尺深
100公尺深
壓力
1大氣壓
2大氣壓
3大氣壓
11大氣壓
深度與壓力的關係。

波以耳定律與自潛
  相信學過水肺的朋友一定都對這個定律不陌生。簡單的來說就是深度越大,壓力越大,氣體的體積就會越小,呈反比的關係。這跟我們自潛有什麼關聯呢?關聯可大了!由於我們在閉氣的同時,身體裡面存在著許多空氣的空腔,這些空腔裡的空氣,也會隨著越潛越深,被壓縮得越來越小。舉例來說,吸飽氣的6公升的肺,下潛到10米時,肺只剩3公升大,下潛到20米時,就只剩2公升。除了肺以外,還有許多地方也有空氣,比如說口腔、鼻竇、中耳...等等,這些空腔一樣逃不過縮小的命運。


深度
海平面
10m
20m
30m
氣體體積(L/%)
6L / 100%
3L / 50%
2L / 33.3%
1.5L / 25%
深度與氣體體積的關係。

  氣體所具備的這種體積伸縮的性質,是造成自由潛水員們受到各種擠壓傷(註)的主要原因。其實應該很好想像吧?我們身體裡的空氣空腔總不可能無限縮小,在縮小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想想辦法解決,遲早都是會受傷的,只是受到不同組織的彈性的不同,有的快有的慢罷了。


道爾頓分壓定律與自潛
   道爾頓分壓定律描述的概念很簡單:在一密閉容器中(如我們的肺),混合氣體(像是我們呼吸的空氣)的總壓力等於其中每一氣體的分壓總和。直接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水面時,氣體的總壓力為1大氣壓,其中氧氣所占比例為21%,氮氣78%,其他氣體1%,因此氧氣的分壓就是0.21大氣壓。因為道爾頓分壓定律的關係,當我們下潛到10米,總壓力變為兩倍時,裡面各氣體的分壓一樣會變成兩倍喔(氧分壓:0.21 > 0.42)!


深度
海平面
10m
20m
30m
氧分壓
0.21
0.42
0.63
0.84
深度與氧分壓的關係

亨利定律與自潛
  相信就算還沒接觸潛水的朋友,也聽過潛水夫病吧?沒錯!自由潛水也是有可能得到減壓症(俗稱潛水夫病)的喔!而這一切都與亨利定律有關,簡單的來說亨利定律,即是深度越大,壓力越大,溶解進我們血中的氣體就越多。至於自由潛水為什麼也會得到減壓症,就留到之後再來好好的探討了。

減壓症是許多電影裡灑狗血的橋段... (畫面擷取自電影「3D驚天洞地」(Sanctum))

(註)為何叫「擠壓傷」?
  在後面與壓力相關的傷害的文章裡,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擠壓傷」,為什麼要稱呼為「擠壓傷」呢?這個名稱主要是從英文的「Squeeze」而來,「Squeeze」為擠壓的意思,很傳神的描述了一個氣體空腔受到波以耳定律的影響,向內收縮擠壓。因此這類傷害,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就順理成章的直接翻譯成「擠壓傷」,也有些人喜歡稱呼為「氣壓傷」。


深度與壓力、氣體容積與氧分壓總整理:
深度
海平面
10m
20m
30m
壓力
1大氣壓
2大氣壓
3大氣壓
4大氣壓
氣體體積(L/%)
6L / 100%
3L / 50%
2L / 33.3%
1.5L / 25%
氧分壓
0.21
0.42
0.63
0.84

  看完以上,各位同學有沒有回憶起來了呢?那我們要開始介紹各種與壓力相關的傷害了喔!